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课堂

心理训练法

 

       心理训练的方法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心理练习,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适宜的心理程度,满足提高心理水平, 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教育手段。心理训练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与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心理咨询要求学生自己上门求助,是"等候"式的被动教育,而心理训练是主动"出击"性的教育。心理训练变只是等待问题发生后去补救为主动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其宗旨是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的产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训练不仅可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最早运动是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现在,心理训练已经扩大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训练,使人们能以良好的心态生活;通过训练,使工作者的效率提高;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心理训练,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现在,一些国家正在兴起注重心理和情绪的心理健康运动,以此来免除都市生活带来的心理压抑,实现身心健康与和谐。   
       学校开展心理训练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其主要内容为:学习教育与训练、情绪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择业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这四部分内容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反复进行,循序渐进, 并要在训练的形式的创造上多下功夫,以保证训练的效果。   
       比如,心理学工作者设计了一个抵御诱惑的训练方法:让孩子们进入一个房间坐好,每人面前放一块孩子们爱吃的糖。然后告诉他们,不要急于吃这块糖,谁坚持得越久,谁就可能再获得一块糖。结果有的孩子就能抵御诱惑,能够让自己"延迟满足"; 而有的孩子就迫不急待,一点也没有忍耐性。经过反复训练,多数孩子的忍耐性都有提高。在训练的基础上,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通过坚韧、顽强训练而获得第二颗糖的孩子,通常更能适应环境,更具有冒险性、自信心和独立性,而那些满足于一得之功的孩子则显得孤独、冷僻、易受挫折,在压力下容易退缩,面对挑战总是逃避。表现在学习竞争方面,前者是大大优于后者。   
 
       这个事例说明,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承受能力的训练方式,是实现训练目标,保证训练效果的必要条件。常用的训练方式有:   
 
  (1)教练式。根据选手心理承受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训练要求,使选手通过努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纠正不良的心理行为。   
 
       (2)母爱式。在教育与训练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安抚、 鼓励和支持,从而去激励选手心理内趋力,帮助学生自我投入。   
 
  (3)互助式。在教育训练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安慰和启迪,提醒和督促,更易促进选手之间心理的互换和交融, 通过相互帮助,在完善自己最佳心理的同时,去纠正别人不正确的训练方法, 同时也会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4)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完善, 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学生的主动投入是教育和训练的关键。训练教师要通过自信心、独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自己应付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心理训练在组织形式上可根据教育的需要,多样化地安排。如可以将完整的训练内容分解成许多部分,每次分别进行其中一部分,这称之为"部分训练"。 也可以将学习任务作为一个整体重复训练,这称之为"整体训练"。此外, 心理学家们还提倡在进行训练时,既要注意创造外显性的训练方式,即可直接观察到的反应或可留下记录的练习形式,如运动技能的训练,出声朗读训练,反复抄写训练等。也要研究内隐性的训练方法,即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是在头脑内进行的练习形式,是与外显性的训练相对,如默读,听,在头脑内反复思考某一身体运动进行的过程,思考某一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从一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和心理门诊的训练实践证明,心理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的产生。可以提高学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可以使学生掌握主动地应用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及时解决自己的近来与困惑,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训练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
我们的联系方式
0411-84343211
   办公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集贤南二街38号1~1
   E-mail:lianhe89@163.com